(资料图)
新江苏·中国江苏网讯 最近,苏州、连云港、扬州、南通等地陆续开设“人才夜市”,组织辖区内有一定实力的优质企业现场“摆摊”招聘,让人才“纳凉”择业。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条件。确保就业稳定,不仅关系每一位劳动者的权益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,还关系经济运行的平稳畅通。据统计,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,江苏有73.2万人,就业压力较大。解决好广大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,有关主体既需要挖掘岗位资源,也需要创新招聘形式。探索“人才夜市”,搭建新的人才供需服务平台,创造让企业和人才便捷对接的新形式,这不失为促进就业的有益探索。
“人才夜市”将年轻人的夜生活与求职场景相融合。相比于线上招聘,“人才夜市”为求职双方提供了更加直观、舒适、轻松的交流平台,增加了人才与企业利用闲暇时间对接沟通的机会,有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。相比于人才市场等正式招聘场合,“人才夜市”天生处在烟火气中,求职者可以边走边看、边逛边选,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求职心理压力。
“人才夜市”不仅与招聘相连,还与服务相结合,将“夜市”效应进一步放大。不少地方在“人才夜市”中设立了政策服务区、人才乐享区等区域,集政策咨询、企业推广、社保卡办理与招聘洽谈场景于一体,向广大人才提供多元化、集约式服务。工作人员不仅现场解答当地有关产业的人才政策、就业扶持政策、创业补贴政策、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等问题,还根据人才需要,现场提供待遇落实、子女入学、教育医疗、人文关怀等“亲情式”服务,更好保障广大人才安心就业创业,促进人才与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“人才夜市”也为“夜经济”带来流量,为促进市场消费提供了渠道。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,除了求职者,还有给亲朋好友帮忙留意新就业机会的市民。不少地方觅得商机,配套摆上了特色美食,让求职者在找工作的同时也顺带尝尝本地的美味。有的则干脆将“人才夜市”与啤酒嘉年华聚一块,求职者逛完“人才夜市”后,还可以聚在一起小酌一杯。
当然,作为一种供需双方对接的新渠道,“人才夜市”好不好,关键还得看成效。期待有关部门把“人才夜市”办得实些再实些、好些再好些,使之成为人才就业渠道的重要补充;也期待各地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多些类似“人才夜市”的创新,延伸人才招聘触角,扩大人才招聘活动服务半径,为人才就业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